24 「揠苗助長」的深層比喻

「揠苗助長」的深層比喻

「揠」:音「壓」,拔也。這成語,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宋國有一個農夫,嫌秧苗長得太慢。一天,他到田裡,把秧苗一棵棵拔高。回到家裡,疲倦不堪,說:「今天累壞了,因為我去幫助秧苗長高了。」他的兒子,連忙趕到田裡去看,秧苗全都枯萎。

這故事的含義,一般人都知道:事物的發展,總有其規律,倘若心急而違反這個規律,結果只會欲速不達。但孟子用這個故事來比喻的事,卻層次深得多。

孟子答學生公孫丑之問,說自己的長處,是「知言」和「善養浩然之氣」。「知言」是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辭;「浩然之氣」是無比堅定剛強的勇氣。「揠苗助長」,是他用來比喻,怎樣去培養,那種無比堅定剛強的勇氣的。

他說:這種勇氣,必須與「義」和「道」配合;缺乏「義」和「道」,就沒有力量。這種勇氣,是由正義的經常積累而產生的,不是偶然的正義行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了一件於心有愧的事,那勇氣便疲弱了。我們必須把「義」看成內心之物去培養,但不要有特定的目的,卻時時刻刻記住。培養這種勇氣,是不能違反這個規律的。他舉出「揠苗助長」作比喻,培養「浩然之氣」,不能像那農夫那樣去把秧苗拔高助其生長,否則,結果只會是壞事。

「義」較易明白,「道」是甚麼呢?我以為:「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事業。我覺得他這幾句話說得很好:「是由正義的經常積累而產生的,不是偶然的正義行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了一件於心有愧的事,那勇氣便疲弱了。」「看成內心之物去培養,但不要有特定的目的,卻時時刻刻記住。」

其實,不單只「浩然之氣」,所有優良的品德,都要這樣去培養。「經常積累」、放在「內心」、「時時刻刻記住」、不做一件相反的事、沒有「特定的目的」(例如為了嘩眾取寵)。

二○○七年三月十一日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