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評1985施政報告

 

第一篇 評論一九八五年的港督「施政報告」

編者按:依照一直以來的慣例,港督尤德在立法局一九八五至八六年度之初發表「施政報告」,布政司隨即以動議方式對港督發表報告致謝,接著,立法局議員就動議進行辯論發言,內容其實是針對「施政報告」的內容作出回應。司徒華發言的日期為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動議其後獲得通過。

主席先生,這是本港踏入過渡時期的第一個「施政報告」。謹慎中隱現樂觀,平實中帶有進取,這一個基調,是符合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一年來的社會發展情況的。當然,不少人會期望其中更具綱領性、指導性和高瞻遠矚的內涵。

敎育不單只是一項社會服務,在更大的意義上,是發展生產力、建設精神文明和促使階級對流的戰略性手段。我要求當局繼續給以重視,更加重視。

我知道本局曾通過一個動議,以《國際顧問團報告書》作為今後改革敎育基礎的動議。這報告書,在中英聯合聲明草簽前草擬和發表的。現在,敎育統籌委員會是否有必要在此之外,還根據新的因素,以更長遠的目光和更廣闊的視野,去考慮和策劃我們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呢?

今日,我打算著重討論教育中的兩個問題,就是教學語言和公民教育。

施政報告中雖然沒有使用「中英並重」的字眼,但精神卻是如此。我贊同和支持這樣的教學語言政策。但是提出這樣的政策時,卻不能無視當前社會中存在著嚴重的「重英輕中」的現象。假如不同時努力改變這種社會現象,提高中文的社會地位,所謂希望中學多用中文作為教學語言,只是自欺欺人的空話。出版一套具有法律效力的中文成文法和本年度內能有首條以中英文寫成的法例是非常好的。此外,還須在政府行政和司法、公務員銓敘制度、接受高等敎育機會、消費者權益等等各個方面,同時全面貫徹「中英並重」的政策,這時採用中文作為教學語言才能得到真正有實質的鼓勵。編寫和出版中學中文教科書是值得歡迎的,但這並非具有影響力的措施。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英語是一種國際語言,學好英語是重要的。但是教學上,我們一定要分清楚用英語去學和學英語是兩回事;同時,多少人和甚麼人學多少和學到甚麼程度,也要分清楚。要學生學好英語,首先要從改進英語教學入手,尤其是在九年免教育中。《國際顧問團報告書》曾指出:對大多數人,香港是一個只用一種語言的社會,但卻以第二種語言作為提供強迫教育的工具。若這個矛盾不解決的話,必然妨礙九年免費教育質素的提高,浪費教育投資。所以,我強調,在九年免費教育中必須更有力地廣泛推行母語教學。

施政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及公民教育,不能不使人感到詫異。要發展代議政制、準備主權回歸中國、迎接港人治港、順利過渡成為一個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加強公民教育實在刻不容緩。比起電腦教育,公民教育的推行就顯得非常不夠積極和主動。草擬文件是一件容易的事,落實才是關鍵,《公民教育指引》頒布後,還必須有促使其成為現實的一連串具體措施。這個指引,有嚴重的缺點,就是缺乏時代感和參與感。民族意識、民主和法治精神、權利和義務的認識、極參與和勇於承擔的行動等等,在指引中都未有足夠的重視,無法使學生與其所身處變化中的社會背景發生聯繫。尤其是民族意識的培養,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忽視,這是與我們的前景不相適應的。未有接納在中學設立公民為必修科的建議;而又没有對自願設立該科的學校給予具體的鼓勵和協助;同時又拒絕修訂《教育條例》和《教育則例》中若干有礙推行公民教育的條例 ─ 我對此深表遺憾。

最後,由於發言時間所限,對其他一些教育重大問題,比如:檢討九年免費教育,提高九年免費教育質素;實施中學教育多元化,盡速廢除中三評核試;資助幼兒教育,提高幼兒教育質素;重新釐訂私校政策,積極扶助私校;設立課程局,加強課程發展工作;發展專上教育和公開教育,扶助認可專上院校,成立學位審評委員會,等等;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在本局再加討論。

守時是一種美德,同時我還覺得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甚至是有關民主和法治精神的一種習慣,所以我盡自己力量將我發言時間控制在大家協議的十分鐘之內。

主席先生,我謹此陳辭,支持動議。

十年風雨聲 _ 司徒華一九八五至九五年立法局言論集 民主大學出版社 PAGE 1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