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教杜牧的《山行》

我教杜牧的《山行》

這首唐詩,小學課本未曾收入。五、六十年代的升中試,中文卷中常有一些試題,出自課外的舊詩詞,考生須用來填充、改錯字或排組句子,例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於是,我印發了這首《山行》,給六年級同學作為補充教材。全詩如下: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一作「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首先,是排除文字障礙。詩難解的字句不多,主要是一個「坐」字,意思是:因為、為了,與一般的含義大不相同。我還介紹了「連坐」這詞語,這「坐」字也是因為、為了的意思;因為某些關係而牽連受罰,叫「連坐」。其次是「紅於」,意思是「比××更紅」。我引用了「青出於藍而青於藍」(《荀子》)這成語來解釋,兩個「青」字和「於」字都意思不同。「藍」是用來提煉染料的植物。第一個「青」字是染料,第二個是顏色;第一個「於」字是「在那」,第二個是「勝過」。整句意思是學生勝過老師。升中試的競爭性很大,不能不從難,教得深和廣一點。

其次,是通過集體討論,去了解較淺字句的含義。學生們都能討論出,正確的答案來。「生處」:冒出來在飄動之處;「深處」:濃密的地方。「霜葉」:也就是楓葉,經霜而紅了的楓葉。「二月」:春天。

再其次,是提出問題來討論,去欣賞。詩寫的是甚麼季節?秋天。「遠上」,是不是詩人已上到山上?不,只是望上去,「遠上」的是石徑,這樣解釋才配合下一句,望上去還看見了一些人家。討論得最熱烈的是,是「生處」還是「深處」好?說「生處」的覺得有一種動感;說「深處」的,覺得有一種神秘感。分兩派去舉手,「生處」派的人數稍多。

最後,是主題的探討。這首詩是不是只寫山行所見的秋天的景色呢?全詩最重要哪一句?為甚麼重要?為甚麼以春天的花朵來與經霜的楓葉比較?受不住寒冷而凋謝的花朵,經歷風霜而更鮮艷的楓葉,可比喻世上哪兩種不同的人?我還介紹了孔子這一句話:「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教絕詩,不能不教絕詩的格律。怎樣向小學生教這些似乎深奧的東西呢?以後再談。

一九九九年十月廿八日

《三言堂》選輯之二:隨風潛入夜(2001年7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