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為「割席」平反

為「割席」平反

朋友之間絕交,謂之「割席」,典故出自《世說新語》中的管寧與華歆。要為其平反的,不是「割席」兩字,而是華歆。

管與華是好朋友,一起在園子鋤菜,發現地上有一塊金子。管視若無睹,把金子當作瓦片石塊,仍揮動鋤頭;華卻拾了起來,丟在一旁。他們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坐華麗車子和戴高貴帽子的官員,經過門前。管依然讀他的書,一動也不動;華卻放下了書本,走出去觀看。管把同坐的席子割開,要與華分開座位,並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從這兩件小事,管大抵認為:華見金而心動,讀書時旁騖,羨慕位高者,未忘名利,不足為友,於是便與他絕交。

假如只根據這典故,不了解華的生平,恐怕對他沒有甚麼好感。其實,他並非是一無可取的人。同是在《世說新語》,還有另一個這樣的關於華的故事。

華與王朗(就是在《三國演義》中,被孔明罵死的王朗),一同乘船逃難。有一個也是逃難的人,請求與他們一同乘船,華立即拒絕了。王卻說:「反正船艙有空位,為甚麼不可以呢?」於是,便讓這人上了船。後來,敵人追上來了,王想拋棄這一同乘船逃難的人,華便說:「我當初拒絕,是因為疑慮到會受拖累,現在既然答應了他,怎能在這危急的時候反悔,把他拋棄呢?」他始終沒有改變救助的決心。

《世說新語》,叫世人從這事,去判斷華、王兩人的高下。但在再上一段的記述中,卻沒有引導讀者,去比較管、華兩人。看來,作者劉義慶下筆很有分寸。在後一段的記述中,可見華是一個處事慎重、恪守承諾的人。

華的確不是一個壞人。史書稱他:「為政清靜不煩,官民畏威。」管是否過於狷介呢?假如對華也要「割席」,恐怕他不知要割破多少張席子,還有一些甚麼可交的朋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人的觀察、衡量、評價,尤其是朋友,長處和弱點都要看到,而且要長期、全面、深入地去看,切忌把一時的小事無限上綱,否則,便會成為了「孤家寡人」。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六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四)去尚纏綿(2000年7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