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曾子的「愚孝」

曾子的「愚孝」

孟子讚孔子:「聖之時者也。」對這一個「時」字,我的理解是:不僵化,能審勢,既堅持原則又有靈活性。

曾子(參)是孔子的首徒,儒家的第二代掌門人,以孝見稱,著有一本《孝經》。但孔子對他的「愚孝」,卻甚不以為然。在《說苑‧建本》,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可見孔子的「時」。

曾子在瓜地鋤草,一不小心,把瓜秧的根也鋤斷了。他的父親曾晢(也是孔子的學生),勃然大怒,拿起大棍子來打他,把他打倒在地上,幸好一會兒就醒了過來。他醒了,走到父親面前說:「剛才我冒犯了父親,你用力地教訓我,沒有因此氣壞了罷?」回家後,曾子退到屏風後面,彈琴唱歌,讓父親聽到琴音歌聲,知道自己平安無事。

孔子聽到了這件事,對弟子們說:「曾參來的時候,不要讓他進來!」曾子自以為沒有甚麼過失,老師為甚麼這樣惱怒呢?便託人去詢問孔子。孔子說:「你聽說過一個盲眼的老頭子,有一個兒子名叫舜的嗎?舜是這樣事奉父親的:父親要找他辦甚麼事,他從沒有不在跟前;但是,如果要殺他,卻總找不到他。父親用小鞭打他,他就忍受捱打;用大棍打他,他就跑掉,逃避突然發怒的父親。現在,曾參你把身子送給突然發怒的父親去打,站不走,等打死自己,這樣,就是把父親陷於不義,不孝的罪名再有比這更大的嗎?你也是一個老百姓,難道你不知道打死一個老百姓是有罪的嗎?即使打死他的,是他的父親!」

曾子的孝,的確很「愚」。他只不過偶一不慎,做錯了一件很小的事,但父親因此而突然發起壞脾氣,把他打暈。他醒了,還恐怕自己做錯的小事,氣壞了父親,向父親問候。後來,再用一種婉轉的方法,彈琴唱歌,表示自己平安無事去安慰父親。

孔子不但不讚賞,反而拒之不見,以表示反對。他舉出舜的例子,來批評曾子,認為曾子的「愚孝」,只是馴服、盲從、忍受,不分是非,結果陷父親於不義,這是極大的不孝!

孔子還認為,即使父親打死兒子,也是有罪的。看來,他很有法治精神。

願讀者們由「愚孝」去想想「愚忠」!

一九九九年七月廿四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四)去尚纏綿(2000年7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