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附錄_中國民主前景六問

中國民主前景六問

  八九民運六四事件十周年,反思中國民主前景,我提出六個問題來討論。

必須小心謹慎

  一、樂觀還是悲觀?我認為:盲目的樂觀,是逃避責任、意志消沉的包裝;盲目的悲觀,是逃跑主義、失敗主義的藉口。在戰略上,我們堅信歷史的民主潮流不可阻擋,這一個快要完結的世紀,已顯示了這一個規律。在戰術上,專制獨裁的力量還很強大,我們必須小心、謹慎、沉着、積極。

促進量變 等待質變

  二、快還是慢?質量五變,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當量的變化,還沒有到達出現質變的時候,即使一時出現的進步,也會倒退。中國的政治,還處量變的階段,以為會突然發生質變,是一種幻想。我們的任務是:促進量變,等待質變。

民眾力量不可少

  三、從上而下,還是從下而上?所謂「從上而下」,是黨內的健康力量,所謂「從下而上」,是民眾的力量。

  政治的改革,從上而下,總較為穩順而又付出較小的代價。但從上而下的改革,卻不是平地一聲雷地出現的,住住是由於有了強大的從下而上的民眾力量的支持,才會出現,作為民眾力量的反映。如果沒有強大的民眾力量監察,改革後還會倒退,甚至被篡奪成果。

政、經改革同樣重要

  四、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孰先孰重?有人強調,當前應着重發展經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自然會出現政治改革。這是不符合事實的,例如新加坡。經濟發展,固然可為政治改革,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但並不等於政治改革就此便從天而降。經濟發展而政治停滯,這個矛盾激化,會促使政治改革,但仍免不了抗爭。南韓和台灣的民主化,是從上而下的,但人民的艱苦抗爭,也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階段。今天,中國的經濟改革,已是不可逆轉的了,但政治改革不只停滯反而倒退,這啟示我們奮鬥的方向。

社會矛盾與民主運動

  五、社會矛盾和民主運動,有着怎樣的關係?由於貪污腐敗、苛捐雜稅、下崗失業、貧富懸殊……,中國充滿社會矛盾。抗爭規模不大,卻此起彼伏。但只是為切身的權益,未有提出過政治的訴求。從羣眾只重眼前和切身利益的特點,以及白色恐怖仍然存在來看,這是自然而又必然的。但在抗爭中,民眾受到教育,意識的積累和擴散,最終必會走向提出政治訴求。這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民主中國要靠十二億人

  六、國內和海外的定位怎樣?外因只能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建設民主中國,要靠十二億人民起來,沒有他們的參與投入,就沒有民主的中國。

  回歸後的香港,由於「一國兩制」,處於一個微妙的地位,是一個帶有外因性質的內因,也是一個帶有內因性質的外因。這個性質,還要看以後「一國兩制」的實施,有沒有變化。香港支聯會,據此作出自己的定位。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日

胸中海嶽

《三言堂》的「一言」(之三)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2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