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

先來說故事。

清代的康熙皇帝,勤政精明,渴求賢能,熱中文化,重視科舉。

某屆會試,他任命了大相國劉同勛為主考官。忽然心血來潮,想測試一下,這位主考官是否有真才實學,獨具慧眼。於是,想出了一條詭計。

按照試題,康熙自己寫了一篇,又命一名有文采的妃嬪寫了一篇。兩篇都叫人繕寫過,寫上假名。考試完畢,全部試卷都要先送來給他審閱,他就趁此機會,把這兩篇文章放在其中,然後才交給主考官評選點魁,並提出自己也參與。

當讀到康熙化名所寫的那一篇時,康熙說:「卿家,朕認為此人的文章寫得出類拔萃,大可點作狀元吧?」

劉同勛卻搖頭說:「這篇文章的確傑出精妙,但作者的口氣太大,假如做了狀元,升為高官,恐怕日後會有位之心!」

康熙聽了,點頭稱是。

又讀到妃嬪化名所寫的那篇時,康熙說:「這一篇不也是寫得十分好嗎?是否可以點作狀元呢?」

劉同勛又搖頭說:「文章雖然寫得十分好,但作者的氣魄太小,缺乏剛陽之氣。這樣的人,難當重任,只合做侍奉皇上的僕人。」

康熙聽了,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卿家,你是具有慧眼的奇才!是一個了不起的主考官!你能夠讀其文而知其人!」

「文如其人」,一個人所寫的文字,不但表達了他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氣質、修養等等。這些性格、氣質、修養等等,形成了他的文字風格。讀者從他的文字風格,也可以想像得其文字以外的為人。

我說過,我最愛讀魯迅、周作人和沈從文的文字,因為都具有獨特的與眾不同的風格。幾乎只讀幾句或一兩段,便能認出是他們的手筆。你以為,他們的文字風格,是與他們的性格、氣質、修養等等,相一致的嗎?

當然,有更多人所寫的文字,是沒有風格而難於認辨的。也許,這是由於作者,本來就沒有甚麼突出的性格、氣質、修養等等,所以,無可反映。

二○○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十八)欄杆拍遍(2010年2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