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秋後不算賬」

「秋後不算賬」

南北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頭等大事。戰爭進行了四年,雙方陣亡的人數共約六十多萬,起因是對農奴制度採取不同態度。歷史學家指出,不單只關乎人道,還涉及經濟。北方是工業初興的地區,要把農奴解放,才能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湧向城市,支持工業的發展。南方卻是農業社會,廢除農奴制度,利益受損。結果,北方勝利了,國家避免了分裂,黑奴處境得到改善,北方的工業因而興旺,逐步擴展至全國。

人民互相殺戮的內戰,這歷史的創傷,有沒有產生內部的猜忌,甚或戰敗的一方,被打入另冊,受到歧視、凌辱、宰割呢?沒有。沒有留下甚麼痛楚的疤痕,國家卻進步了。因為戰勝的一方,「秋後不算賬」!

勝利在望,戰爭快要結束時,總統林肯和北軍統帥格蘭特,並沒有興高彩烈,反而憂心忡忡,慎重去考慮,怎樣避免戰爭的後遺症,消除南北人民的互相仇視、不信任。

在受降中,南軍全體軍官士兵,都得到不尋常的尊重,不必放下武器,仍然可攜帶手槍或佩劍。每人都得到一張由格蘭特簽署的證明書,證明他們已是平民,可自由回到家鄉,不受追究,不受歧視。這樣的證明書,簽了近三萬份。由於這樣的承諾的嚴格落實,戰後,沒有一個投降的軍官或士兵,被捕坐牢,受到任何政治和經濟的壓力,個人和家人的安全和尊嚴得到保障,重新去過安寧平靜的老百姓生活。

這是何等的襟懷!何等的以大局為重!

林肯與華盛頓,同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受尊崇的總統,不是無緣無故的。格蘭特,後來成為了美國的第十八任總統。

這個「秋後不算賬」的歷史經驗訓,不應只屬於美國。所有社會、民族、國家,都要拿來作為鏡子。「以史為鑑」,哪怕是外國的鏡子,也可以照一照。

日前,安民李柱銘,連他已故多時的尊翁李彥和也了。這豈止是「秋後算賬」,簡直株連上代,掘墳鞭屍!其實,安完全不知道,李老是一個怎樣的人。他雖然與共產黨鬥爭過,但何銘思曾在《信報》記述:何和廖一原、張問真(張立之父)、黃苗子(梁愛詩之舅父)等老黨員,都在他主持的訓練班受過訓,受到照顧扶持。單從他四九年後,拒絕回國或赴台,自甘食貧而執鞭,可見其正直、耿介、清廉。有何「賬」可「算」?

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