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李廣三代悲劇

李廣三代悲劇

  寫過《李陵答蘇武書》,找出《史記》的《李將軍列傳》,讀了一讀。

  李廣有三子:當戶、椒、敢。長、次子先李廣而逝,幼子敢也是戰將。李陵是當戶的遺腹子。

  該傳述李廣事詳;李敢和李陵,只略略幾筆,但卻是沉重的幾筆,在歷史上留下了使無數人扼腕的千古奇冤。

  李廣「引刀自剄」前,說的最後幾句話是:「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一生征戰,「難封」還不是最大的冤屈。國舅衛青,為了讓親信公孫敖立功,便派廣走迂迴難行之東道。廣因迷失而過了會合期限,要接受審訊而定罪。「刀筆之吏」當然很難忍受,否則,廣為何竟至於寧死而不去面對呢?

  我想:「刀筆之吏」,恐怕還比不上文革時的「專案審查小組」罷?古時更沒「剃陰陽頭」和「批判鬥爭大會」等毒招。難怪文革中,那麼多人「非自然地」死去,並被加以「自絕於人民」的罪名。

  廣死翌年,李敢怨衛青害死其父,擊傷衛,衛怕得躲起來而不敢張揚此事。霍去病與衛青有裙帶關係,遊獵時,霍乘敢不備,把他射殺。把他身上的箭鏃拔掉,報稱被鹿撞死。

  李陵帶五千步兵,迎戰單于八萬大軍。苦鬥八日,殺敵逾萬,矢盡糧絕,救兵仍不到,於是投降了。漢武帝得悉李陵降敵,把他全家殺掉。

  《李陵答蘇武書》,有一句:「雖忠不烈,視死如歸」(盡忠不一定要死,但要有「視死如歸」的不怕死的精神)。李陵慣上戰陣,不會是一個怕死的人,在絕境中降敵,恐怕祖父和叔父冤死的陰影,在那關鍵時刻起了作用。

  李廣三代的悲劇,還陪上一個司馬遷。他只為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卻受宮刑,精神和肉體都遭到殘酷創傷。他忍辱偷生,寫下《史記》,也就替李廣三代和自己,平反了。

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捨命陪君子

《三言堂》的「一言」(之一)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